每年的10月10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發起的“世界精神衛生日”,其設立的目的是提高公眾對精神發育障礙疾病的認識,分享科學有效的疾病知識,消除公眾的偏見。
今年是第31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為“營造良好環境,共助心理健康”,旨在通過多種途徑的宣傳活動,推動全社會提高認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關注心理精神需求,在家庭生活、學校、工作單位、社區等環境中,營造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的良好氛圍,提供適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務,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水平。

精神衛生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世衛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約有4.5億精神健康障礙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而在大多數國家中,只有不到2%的衛生保健資金用于精神衛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數以上的抑郁癥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濫用酒精導致精神障礙者無法獲得簡單、可負擔得起的治療或護理。此外,在世界范圍內,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殺。
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中國大約1.73億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慮、抑郁和強迫癥等,其中1.58億人從未接受過專業治療。而大眾對精神衛生與精神疾病知識仍所知甚少,既往部分地區調查精神疾病患者患病后接受治療的人數卻很少,約八成病人缺乏治療。

關于精神衛生,你了解多少?

精神衛生又稱心理衛生或心理健康。狹義的精神衛生是指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促進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重歸社會;廣義的精神衛生是指促進健康人增進精神健康以及精神醫學方面的咨詢。
精神疾病主要包括,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和其他精神病、癡呆癥、智力殘疾和包括自閉癥在內的發育障礙。
COVID-19大流行與心理健康
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了一場全球心理健康危機,加劇了人們的短期和長期性壓力,損害了數百萬人的心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于2022年6月發布的《世界精神衛生報告》顯示,在COVID-19大流行的第一年,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發病率增加了25%以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所說:“新冠疫情對人類心理健康的影響至少持續20年”。
目前,我國已進入了以疫情防控常態化為特征的后疫情時代,核酸檢測似乎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對頻發的疫情和不定期的核酸檢測,我們的正常生活難免被打亂,情緒時常受到擾動,心理健康持續面臨威脅。
后疫情時代下
如何守護自身心理健康?
我們生活在社會、自然和自我交互影響的大環境中,任何領域都不能被孤立地看待。后疫情時代,守護好身心健康,有以下幾點建議:
01規律生活作息
身心相互影響,養成規律且良好的作息是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早睡早起,睡前多泡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02保持社會聯結
定期與家人、親密的朋友保持聯系,一起吃個飯,散散步,分享日常小事,在舒適、健康的社交圈中汲取能量。這些日常小活動能幫助我們避免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享受安全與放松。
03增強自然聯結
養一盆植物,并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在照顧植物中獲取自主感和現實感。盡可能外出散步,調動自己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去感受周圍的風景,觀察自然環境中的細微變化。如有機會,不妨為它們拍一張照片。
04促進自我覺察
通過正念冥想、寫日記等方式去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變化,與自己的內心深處建立聯結,盡可能讓自己停留在此時此刻,專注于正在做的事物本身,耐心體驗,用心生活。
持續近三年的新冠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感,時常會擾動著我們的情緒。在充滿變化和不確定的環境里,更應該關照好我們的心理狀況。讓自我在與自然、社會的互動中積蓄力量。記住要對自己好一點,吃一頓簡單又營養的早餐,吃飽喝足去學習,開啟新一天的生活,等到晚上,卸下一天的疲憊,最好什么都不用去想,緩慢地進入夢鄉……
05心理咨詢預約方式
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免費對全校師生開放,如有需要請按以下方式與老師取得聯系:
開放時間:
上午8:30-11:30
下午15:00-18:00
預約流程:
1、添加心理咨詢師QQ進行預約。請在添加好友時備注“姓名+學院+學號+咨詢目的”。(每位來訪者只可根據自己的時間添加一位咨詢師進行咨詢。)
2、添加成功后與心理咨詢師商定咨詢時間即可進行線上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師
|
QQ號
|
臧雯婷
|
305635634
|
任悅
|
331661768
|
王鳳英
|
296719294
|
吳薛
|
1026176275
|
李志敏
|
953650871
|
白廣平
|
2019807266
|
楊小東
|
512816097
|
李佳麗
|
252831161
|